close
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
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這是一本傳授如何進行時空旅行的指南書。

      要前往的目的地是1895至1945年間的台灣。



      台灣人也許是全世界對日本這個國家感受最為複雜的一群人了。無論傾向親近或排斥,從台語裡的辭彙、日常生活習慣、建築、公共衛生制度等;都無法否定在這裡處處可見日本時代留下的印記。

      本書透過三十六個關鍵詞、分別自七種方向切入,蔣竹山老師以知性之筆召喚沉睡在文獻資料裡的時代聲音,讓林獻堂、佐藤春夫、吳新榮等人親自現身,以其生命記憶的片段,帶領讀者體驗近百年前台灣島上生氣蓬勃的民生百態。

















      • 作者介紹








        蔣竹山(1968-)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任人文社會學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熱門網站「新文化史部落格」及「大眾史學部落格」。著有《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在學院專注史學研究之餘,也大力推動大眾史學工作。相信史學應該是:「關於大眾的歷史、寫給大眾的歷史、大眾書寫的歷史」。新文化史部落格,目前閱覽人次已突破兩百萬。

        新文化史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ginseng/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目錄導覽說明








      • 前言



        鳥瞰臺灣

        1始政四十年記念博覽會:跟著林獻堂去旅行

        2臺灣鳥瞰圖:吉田初三郎的「看見臺灣」

        3島都:城市裡的二十四小時



        帝國之眼與展示臺灣

        4銅像: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

        5行啟與奉迎:殖民地視察

        6修學旅行:課堂外的新體驗

        7內地旅行:觀看殖民母國

        8始政紀念日:塑造國家認同



        地景與記憶

        9市區改正:當廟宇遇到都市計畫

        10行道樹:打造南國風情

        11公會堂:遍佈全台的市民集會場所

        12圓山動物園:休閒與權力宰制的空間

        13國立公園:從探險到休閒

        14臺灣八景:票選新名勝

        15史蹟與天然紀念物:臺灣也有美人魚

        16吉野移民村:官營移民的典範

        17地震:新竹、臺中州的創傷記憶



        空間、休閒與大眾文化

        18臺北鐵道旅館:頂級聚會新空間

        19珈琲店:虛擬戀愛新感覺

        20納涼會:現在夜市的前身

        21暑熱:臺北的納涼好去處

        22內臺航空:臺日交通新紀元

        23傳書鳩:從娛樂到國防獻納

        24麻雀:文青的最愛

        25野球:打進甲子園的嘉農(KANO)棒球隊

        26蓄音器:唱片與大眾娛樂



        性/別臺灣

        27女學生:理想結婚條件大公開

        28登新高山:培養新國民的身體與精神

        29服裝:洋裝與旗袍



        舌尖上的臺灣

        30江山樓:臺灣料理首選

        31?子業:味覺新感受

        32喫茶店:臺灣茶聞名國際的功臣

        33味素:文化的調味精



        身體規訓與公共衛生

        34南京蟲:消滅蟲蟲大作戰

        35石鹼:化學肥皂的普及

        36屈臣氏:原來天天都便宜早就有了



        後記



















      【推薦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書物總監)



      論交遠在廿年外。我與蔣竹山,不僅就讀同一所大學,同系且是同一「家族」--僅差了一屆的直屬學長弟--在學時,兩人賃居校外,住所一牆之隔,伸手可及,有時要借書、談事情,大聲一吆喝,隔著陽台一丟一吼便搞定了。



      竹山自來對編輯有興趣,高中似乎便參加過編輯營,學過一些基本功夫。我則一心想找個「只要看書,就有薪水領」的工作,從來沒放棄當學者的美夢。在學時,他曾以「系學會」之名,編過一份期刊,叫《歷史通訊》,時評、史論、散文、記事......什麼都有,內容十分紮實。我是撰稿人之一,總是奉命寫文章,要什麼給什麼。囿於經費,刊物只能影印裝冊,非常繁瑣辛苦,他卻樂此不疲,做得有聲有色。



      離開學校後,運途兩分。我碩士班沒唸完便逃學了,學者自然當不成,一跑跑到出版社掛單,浸淫編輯之道十多年,今雖下崗,仍以「編輯人」自居;竹山則碩士班、博士班一關關闖過去,最後落腳後山,成了臺灣史學界的青壯學者。--人生如歌,顛倒夢想,大約就是這麼回事吧。



      大學時,竹山便是開闊之人,活潑潑的,不曾死於句下。當上老師之後,本職學能鑽研深邃之外,也總能向外觀照,期望能讓「歷史」走出象牙塔,跨越校園圍籬,得以紮根社會,更加普及一些。這或跟他昔時愛讀《歷史月刊》,又很早成為《新史學》同人,參與編輯有些關係。但總而言之,他念念不忘「大眾史學」(public history)這件事,老想要「為人民服務」,於是而有了這本書。



      上個世紀戒嚴時代,臺灣研究是「險學」,處處受限,一個不小心,還可能觸犯時諱,要倒大楣的。1980年代後期,臺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臺灣熱」逐漸加溫,到了2000年政黨輪替之時,「臺灣」竟成了政治正確的「顯學」標誌,不但相關系所如雨後春筍,一開再開;關於臺灣史的出版品也種類繁多,紛然雜陳。然而,由於此前數十年中所投入的人力、財力相對有限,根基實在薄弱,尤其「日治時期」這一塊,或囿於語文,加上檔案龐雜,許多基礎工程如文獻解題、書目整理......等等均待開展,在此情形下,奢談「大眾史學」顯然不切實際,套句臺灣諺語,真是「生吃都不夠了,哪還有得曬成乾」?!



      然而不然的是,又經過10多年的層累堆成,關於「日治臺灣研究」,從量變到質變,近些年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成績單,一張接著一張出現。在此基礎上,「大眾史學」或「日治臺灣史普遍化」也才總算有了著落,有其根基可言。





      竹山此書,上天下地,網羅殆盡。小如一個糕餅?子、一塊肥皂、一間藥房、一位小鎮醫生,大到國家公園、市區改正、內臺航線、臺灣八景......等等,但凡關乎日治庶民生活,大眾所樂於參與,時代浮生百相者,無不娓娓道來,以清通而多姿的文字,配合難得一見的圖片,將一件件歷史事件,講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



      自然,這樣的書籍,此前並非沒有出現過。只不過或所據資料有限,無非整輯排比之功;或所據內容雜蕪,不見參互搜討之力。類皆不如此書深入淺出,在極紮實的地基之上,蓋成了一棟宜室宜家宜起居的小木屋,佔地不大,而房舍儼然,花木扶疏,清風徐來。真正茶餘飯後,納涼消遣之好所在也。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任何一門學問想要普及化,總得有足夠的數量與質量,方始得以讓有心者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萃取精華,化繁為簡,用人人都聽得懂的話,講出人人未曾知的事物。這個工作的不容易,於是可想而知:你必須博覽群書,尤其最新的研究發現;你多半述而不作,僅是以自己的視角,消化整理旁人的研究成果。此事於自己的「學術業績」,幫助恐不大,對於社會大眾的獲益,的的可見,是之謂「功德」!



      說功德的人多,作功德的人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澆薄特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二句話,遂成為這本書的最好註腳了。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9
      頁數:384


      出版地:台灣


















    • 作者:蔣竹山








    • 出版社:蔚藍文化




    • 出版日:2014/4/21








    • ISBN:978986905180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成人適讀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清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