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大腦的祕密檔案(增訂版)!!!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大腦的祕密檔案(增訂版)
《大腦的祕密檔案(增訂版)》Mapping the Mind 大腦的祕密檔案(增訂版)
我們對於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有著無盡的好奇。
如同醫師要檢查病患的骨骼可以拍攝X光影像,現在腦部掃描技術讓人清楚地看到腦中的思想、記憶甚至是情緒!
我們可以「看見」當腦部接收到笑話時,某些區域變得明亮;而想起不愉快回憶時,又有某些部位變得陰暗。
隨著解開的祕密檔案越來越多,我們除了理解大腦對單一訊號的反應,也更進一步看見恐懼的情緒如何在腦中蔓延,還有學習語言、想像未來或是感同身受等等這些複雜的反應,是如何在大腦中運作。
本書帶領讀者走訪神經科學家的實驗室與各種詭異奇特的腦傷病人,看看科學家如何運用許多最新的掃描影像技術,研究人類的各種行為模式,並且追蹤不正常的腦部到底如何產生古怪的行為。
所謂的「閱讀困難」,可能是因為腦部將聲音轉換成視覺時發生短路;暴食、厭食或酗酒,可能是因為腦部的報酬系統出了問題因而不知節制;習慣性的說謊、暴力罪犯,很可能始於神經系統的病變。
這是一本簡單明瞭的神經科學入門書,搭配精彩易懂的圖片及解說,帶領讀者深入奧妙的大腦,一窺那每個瞬間都有不同變化的腦中祕密。
一本充滿了軼事、研究和遠見,讓你讀了透不過氣來的精彩之作。卡特的筆觸是大膽的,顯現出她對複雜大腦研究的掌握。《大腦的祕密檔案》是一本卓越的、充滿資訊,讓人深思的好書。
──Professor Hadyn Ellis,《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對幾乎無法理解的大腦講得最清楚、最能讓人明白的一本書。
──John Cornwell,《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對人類行為和文化如何受到大腦組織的影響,解釋得非常精彩……這不是決定論者的書,只想把人類的複雜性簡化為實驗室老鼠頭上的探針,它比較像使用說明手冊。
──Jeanette Winterson,《泰晤士報》(The Times)
讀者不需要有背景知識,讀完了此書,你自然對大腦最先進的研究結果有全面性的了解。
──Anthony Daniels,《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卡特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出科技對心智的新發現……雖然表面看起來很通俗,但這本書其實比較像心理語言學家平克教授(Steven Pinker)的傑作,而不是放在客廳茶几上的書。
──Robert Matthews,《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就佐以插圖的大腦指南來說,這一本是你書架上的必選。
──Maggie McDonald,《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既完整又容易讀的分析……它有參考書的架構,可以信手拈來而不失整體性。
──Anjana Ahuja,《泰晤士報》(The Times)
在大腦的硬體結構中隱藏著一個軟體叫做心智,卡特精彩的描繪出這個軟體可以做的事情。
──Matt Ridley,《天性與教養》(Nature via Nurture)作者
這本書資料豐富、引人入勝,不停刺激著讀者智慧的味蕾。卡特字字珠璣,串起一個完整、多樣化又緊湊的故事。
──Jeffrey Gray,《自然》(Nature)期刊
作者介紹
瑞塔?卡特(Rita Carter)
是作家、新聞記者和神經心理學與神經精神醫學的講師,長期為英國和美國知名報紙和雜誌撰寫醫學和科學報導。她曾因醫學報導的鞭辟入裡,兩度獲得醫學記者協會(Medic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頒發的傑出獎。《大腦的祕密檔案》曾入圍英國科學書籍年度重要獎項隆普蘭克科學書籍獎(Rhone-Poulenc Prize for science books)的決選名單。
譯者介紹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已翻譯近四十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大腦當家》、《真實的快樂》、《站在學生前面》、《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養男育女調不同》和《教養的迷思》等,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並著有《講理就好》等十四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審訂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佛利斯(Christopher Frith)
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衛爾康神經影像中心(Wellcome Centre for Neuroimaging)神經心理學的榮譽教授,以及丹麥阿赫斯大學(University of Aarhus)交流心智專案(Interacting Minds project)的波耳(Niels Bohr)訪問教授。自從1969年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就接受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及衛爾康信託基金會的贊助研究大腦和心智的關係。他是把大腦影像技術用在研究心智歷程的先鋒,在科學期刊發表超過三百篇的論文,而且以自由意志、社會認知及了解心智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智)等研究聞名。因為在這些領域的貢獻,他於2000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院(Royal Society)院士。
大腦的祕密檔案(增訂版)-目錄導覽說明
〈新版譯序〉 更多的了解,更好的決策
〈譯序〉 掌握大腦的祕密
〈新版序〉 迎向心智的十年
〈前言〉 探訪神奇的新興領域
第1 章 逐漸浮現的大腦面貌—20
第2 章 完美的分離—58
第3 章 在表面型態之下—88
第4 章 可以變化的陰晴圓缺—130
第5 章 每個人的獨特世界—176
第6 章 跨越演化的鴻溝—226
第7 章 記憶的心智狀態—262
第8 章 通往意識的高地—294
參考文獻—332
自序
我寫本書的第一版時,因為當時──1990年代後期──沒有一本書像這本書一樣,而我認為應該有才對。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我們看到功能性大腦造影的出現,從猴子大腦正子斷層掃描(PET)的模糊影像到人類認知清晰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圖。第一次,我們在大腦中看到了我們主觀世界的機制。
我那個時候想(現在還是一樣),大部分人以為神祕不可理解的大腦內在世界,其實是科學史上最令人興奮的揭祕。在當時,對大腦的了解還是很零碎,《大腦的祕密檔案》則是想把這些碎片兜起來,放在心理學和演化學的架構之下,來找出它的意義。
我把這個跟早期地球的地圖來相比,十二年之後,這地圖已經詳細了很多,在這一版中,我把先前的空白填補了起來,並把經過更多探索後的輪廓描繪得更鮮明,同時重繪過去假設不對、現已被新的實驗改正過來的地方。過去因造影技術的關係,不清楚的圖片已被更清楚的所取代,包括這幾年發展出來的擴散張量磁振造影(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所看到的神經纖維束走向和連接。我也新增加了鏡像神經元和大腦的預設活動這些主要的新發現。
第一版是給像我這樣對人的心智怎樣運作有著不可滿足的好奇的人所寫的,我們想要知道最先進的研究結果,因為大腦是這個世界上最有趣、最令人著迷的東西,它也可以幫助許多不同領域的學生來了解他們自己的器官,我希望這一版能像上一版一樣,被學生當作課本和科普書。
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Bush)在1998年宣布1990~2000年為「腦的十年」(Decade of the Brain)。這十年間的進步當然非常驚人,但是現在回頭看,現代神經科學其實才剛起步而已。用神經元的脈衝來找出高層次認知功能如利他行為、同理心或道德,用大腦掃描來偵測說謊,或把某人大腦電流的輸出放入電腦中,然後從電腦螢幕上看這個人心智的運作情形,就像科幻小說所描繪的一樣,今天我們可以做到這些,而且已經可以感到它的實際和商業用途了。我們要怎麼樣來運用這些新知識還待未來顯示。腦的十年可能過去了,但是「心智的十年」(Decade of the Mind)才正要開始。新版譯序
更多的了解,更好的決策
從老布希總統說「這是腦的十年」之後,匆匆已過了二十年。這二十年間腦科學的進步非常大,但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竟然沒感覺到,直到這次遠流要增訂《大腦的祕密檔案》,來問我能否抽出時間翻譯,我才驚覺到知識又累積到可以出增訂版的時候了。我雖然剛開完刀,學校又在學期中,體力和時間都不允許,但是還是把這個工作接下來了,因為讓別人補譯,那個感覺就像我的身體接了一隻別人的手一樣,很不自然。每個譯者翻譯的風格不同,我自己非常不能忍受坊間有些出版社為省時間和稿費,請好幾位譯者,一人譯一章,再合起來出版,那種讀起來前言不對後語的感覺會抵消獲知的快樂。
在翻譯的過程中,一方面很高興有這麼多新的科學知識被發現,可以幫助妥瑞氏症、過動症等孩子的父母了解自己孩子行為異常的原因,另一方面暗自決定一定要抽時間去運動,好活到人腦的解碼。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有個調查暗殺事件的華倫報告(Warren Report)出來,但因涉及當時還活著的人,所以五十年後才將報告公諸於世。我當時在北一女念高二,我們對英俊有為的美國總統被刺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同學們互相約定要活到這份報告解密;現在華倫報告馬上要解密了,我反而希望能活到看到大腦的解碼。
大腦實在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它主宰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而且影響一生一世。比如說,有些孩子有自制力,有些沒有,這差別除了基因的關係之外,竟然是小時候父母有沒有好好的教孩子控制情緒。實驗發現從小被鼓勵自我控制的孩子,比亂發脾氣沒人管的孩子情緒成熟得多,因為不斷刺激大腦中抑制杏仁核這個情緒中心的細胞時,這些細胞會變得更敏感,更容易激發,也更能控制杏仁核的活化;而很少活化情緒控制迴路的人,長大後變得不會控制情緒,因為他們的神經迴路在發展的關鍵期沒有得到適當的營養和照顧。
單是這個發現就足以改變台灣教養孩子的方式,父母不能再把孩子交給傭人帶了,因為孩子不會聽傭人的話。小時候沒有教好情緒控制,長大後會任性、不遵守秩序。任性不是個性,自私也不是自信,父母當然了解一個任性、自私的孩子在現代講究團隊精神的社會是找不到工作的。書中像這種新知不勝枚舉,值得一讀再讀。
為人父母不可不知大腦的發展情形,教學的老師更要知道學生學習時大腦的機制,才能事半功倍。大腦是這個世界最後一塊蠻荒之地(frontier),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都能對自己的大腦有更多的了解,做出更好的決策,過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
編/譯者:洪蘭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6開19*26cm
頁數:336
出版地:台灣